眼向高处望,事就平处做,人往宽处行

眼向高处望,事就平处做,人往宽处行

“眼向高处望,高处事就平处做,望事往宽人往宽处行”,平处这三句话一语中的做人地道出了修身养性的根本原则和有效途径,可以说,处行有思想境界的高处要求,有干事成事的望事往宽导向,有做人为人的平处守则,综合起来就是做人做人做事格局的修养与实践。对这三句话,处行我深有体会和认识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眼”指眼界,高处进而升华为思想境界;眼向高处望,望事往宽就是平处指为人处事眼界要高远,思想境界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和自身得失,做人而要放开“自私自利”的处行束缚,追求和设定一种“舍小我,成大我”的思想境界和精神目标。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一个人眼里有高山,就会无惧山之远、路之遥;一个人眼里有平原,就会满是途至坦、行至顺。所以说,人之思想一如这“高山和平原”,很多时候,每个人的眼界和格局有高低之分,一个人的不同人生阶段,也会有深浅之别。禅宗讲“顿悟”和“开悟”,与俗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有殊途同归之意。曾看到过这样一个哲理小故事:古时候有位乞丐,机缘巧合救了皇帝的性命。皇帝问乞丐:“你救驾有功,想要什么赏赐?”乞丐答道:“求皇上划两条街做我的地盘,以后讨饭就再也不怕被人赶出来啦!”乞丐的这个请求,暴露了他的眼界和格局。也正因为如此,注定他一辈子只能混迹于乞丐之间。一个人如果总是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圈”内看事情、想问题、做选择,就会一直在原地打转转,也很容易被眼前的障碍挡住去路,又或被眼前一片树叶遮住眼睛,正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相反,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总是想深一些、看远一些,自然就不容易被眼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所打扰牵绊和束缚手脚,正所谓“不为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向高处望”,看得远固然很重要,但要想看得远,首先要站得高。“站位高”,源自一个人的学识、能力和德行,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一个人的学识,可以开阔你的眼界和思想;一个人的能力,衡量你终究价值几何;一个人的德行,决定你能否行稳和致远。你的德行,一定要承重起你的能力,否则就会“德不配位,要坏事”;你的能力,一定要配得上你的眼界,否则就会“眼高手低,难成事”。

2.做人做事,既要有时时远望星辰大海的眼界,又要有脚踏实地实干的能力,还要有一心向善向上的德行。眼界、能力、德行的提升,是一个逐步积累和不可间断的过程,没有谁能一步登天、一念成佛。人生就像是一场跑不完的马拉松,走得快不算本事,走得稳才算扎实,走得远才算功成。正如“晚清重臣”左宗棠,他曾多次科举落榜,然而科考失意并未对他造成打击,反而成为他潜心学习的动力。他耗费多年时间,阅读了大量经世致用的书籍,终凭举人身份入朝为官,后官至一品大员。左宗棠也以自己的经历,教育子女:“读书应该脚踏实地,扎实认真,识得一字即行一字”。做人也要踏踏实实,“笃根本,去浮华”。不求万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就平处做”,切忌“好高骛远”和“投机取巧”,如此迟早要为自己的浮躁付出代价,正所谓:“成功的路得靠自己闯,心在哪里,路就在哪里。”

3.行稳方能致远,行宽方能致稳。人生之路,有上坡、也有下坡,有平地、也有高山,有深水、也有浅滩,有直也有弯,有坦途也有崎岖,因不同的环境而有不同的路况、因有不同的机遇而有不同运程;要想走得远,需随时看清外在的环境变更,采取不同的走法;要想走得宽,需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适应世事变化的变通。

人生就像一局棋,唯有胸怀开阔,方能落子无悔。俗话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心宽路就宽,心胸宽广的人,自有大格局,胸怀天下自然天地广阔。遇事不要斤斤计较,不必过分在意眼前得失,不必过分顾及一事之成败。这样人生才能不被束缚和局限,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人生如路,宽也好,窄也好,自成一程风雨、一路风景;人生如茶,浓也好、淡也好,各有各的苦甘味道、各能品出人生道理。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倒不如拼搏奋斗一天,不至于终了后悔一生;遇事不钻牛角尖,心也舒坦、人也舒坦,一通百通、通则变、变则通。有些人不撞南墙不回头,非要撞得头破血流,何必跟自己过不去?适时调整方向,不钻牛角尖,事才能越做越顺,路也会越走越宽,人生之路方可“柳暗花明”。坦然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和人事的变化,顺其自然,学会适应,顺势而为,这才是智者所为。

结束语:清代儒将左宗棠曾留有一副对联传世: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上联说得是,要胸怀远大抱负,顺应人生的际遇,享受平淡的生活;下联说的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事情要脚踏实地,过日子要心态平和。我们也可学古人之智慧,行先贤之规范,开自己之门路。

百科
上一篇:一件有趣的事作文400字
下一篇:刺客进阶 “随风”真·英雄技能养成——英魂收集